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是研究物質對平行、單色光吸收的儀器。主要是以定量分析為主;一般大多用來研究(分析)物質含量的多少(定量分析);例如對物質中某些組分的定量檢測、純度檢查等。但是它可以參加定性分析工作;除非常簡單的化合物外,一般不能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來決定被分析物質的性質。如果要作定性分析、要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或結構,需要多種儀器組合使用;例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、紅外分光光度計、質譜、色譜,甚至波譜、核磁共振等儀器結合,才能作定性或結構分析。
一、超微量分光光度計原理
超微量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儀器設計的理論依據是比耳定律。研究的是物質對光的吸收。比耳定律的真正物理意義可以描述為:當一束平行的單色光通過某一均勻的有色溶液時,溶液的吸光度與溶液的濃度和光程的乘積成正比。它是吸收光度分析中定量分析的更基礎、更根本的依據,更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更基本的原理。
二、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測量模式
1、微量模式
運用新的免移動技術,使得超微量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成為了一臺真正的1微升微量分光光度計,除了部分較粘稠的樣品,一般情況下,用戶只要1微量的樣品就能進行測量,用高濃度模塊的時候,樣品量只需要0.5微量。而自動調整光程的儀器為了保證調整光程過程中避免液柱斷開,必須用2微升的樣品當濃度太高,1mm不能測量,光程調到0.2或0.05的時候,2微升樣品量太多大部分樣品被擠到測量平臺以外造成測量不穩定,清理樣品較為困難等問題。
2、比色皿模式
超微量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具有比色皿測量、溫度控制和攪拌器功能。用比色皿模式和輔助的溫度控制和攪拌功能,用戶可以做基本酶動力學分析,以及細胞密度和低濃度樣品測量。在比色皿模式下,用戶可以根據樣品量的實際情況,選擇傳統的標準光程(10mm)的比色皿,也可以選擇5,2或1mm光程的比色皿。智能光程調節器的核心是免移動技術,這個技術匯集了全新的光學設計和智能化的光程模塊,應用這個核心技術,在一個光程下,有效地實現了過去要兩個光程(1mm和0.2mm)才能完成的測量范圍,這項技術不僅提高了儀器的工作效率,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儀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實現了微量分光光度計無需校準的全新模式。應用范圍豐富和實用的應用軟件功能樣品信息和測量數據區域,簡單、明了圖形區域,用戶可隨意拖拉坐標標識尺數據表區域,系統會自動保存所有數據以備將來隨時調用功能鍵區域,各種功能鍵排列清晰,使用方便應用軟件; 可選擇多樣品曲線顯示模式進行數據和圖形分析; 數據輸出包括文字格式(Text)和Excel格式; 可任意調用和重現歷史數據; 自動計算和還原比色皿稀釋數據; 溫控和攪拌工作提示; 軟件啟動自檢功能用戶工具軟件; 全智能自檢和校準技術(CCE技術); 一鍵顯示儀器所有參數,包括出廠、維護和維修日期; 實時記錄儀器運行狀況,有利于儀器維護和維修; 具有遠程機器診斷、校準、維護功能。
服務熱線
400-616-4686